前两天在德语纪录片看到 listen,我第一反应是:它用了英语的 list,变成了一个德语动词,意为把东西列出来。第二反应是:欸,它和英语的 listen 好像欸。欸,等等,英语的 listen 怎么写来着,是一样的吗?还是 listn,因为发言没有 e 的音啊。查了一下,是一样的。
又想起之前刚学日语(最后没坚持下来),日本的傘(伞)可以遮四个人欸,中文的可以遮几个人来着?然后写了 n 个,还是想不起来“伞”怎么写。和朋友说了这件事,她:中文的伞下没有人,只有伞架。
我在说英语的时候,脑子里响起的都是中文,然后再想着用什么英语单词把它表达出来,所以十分 Chinglish。而我在尝试讲德语的时候,脑子里响起的是英语,然后再用德语表达出来。我猜后者的原因是,我出国后学德语基本都是使用英语资料,德语小老师也是用英语给我们讲课,所以我很容易进入那种英语表达的模式。且因为我还 B1 在学,能表达出来的是很基础的话语,我用英语可以直接表达出来。或者说,我下意识会觉得听我讲话的对话是说英语的,所以我会英翻德。
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了。因为我英语口语/书写都还是很基础的水平,然后我还以此为基础去翻译德语。一个差生带一个火车尾。
再细想,或许还有一个原因:英德有些单词是一样的。有些是意思和发音都一样,有些有意思和发音都不一样。我的脑子有时候会偷懒,马上抓住英语单词,自动代入英语,而不会思考弃真正意思。
我之前雅思是差一丢丢到 C1,那我觉得我经过这两年使用之后,肯定是有 C1 的。但是这个 C1 又很不牢靠,因为我脑子会屏蔽一些新知识,完全不记得它的发音和拼写。这时候就会导致首段出现的问题,即使我使用 listen 的频率相当高了。
还有个德语影响英语的问题是:熟记了德语单词,在说英语的时候蹦出几个德语单词。例如有次安全港玩游戏,你在放假抓取一个 H 开头的物品。我第一反应是:Handy。德语的手机,英语是 smartphone/mobile phone/mobile。
反过来,用英语学德语的好处挺明显的:有些词被德语直接搬过来用。有些拼写一样,但是读音不一样,阅读的时候十分能提高词汇量;但坏处是,听力反应不过来,最明显的是-tion 一类词。
两者还有个怪异时刻,我在面对一些不太熟的单词时,不太确定它是哪种语言,怎样的发音时。我偷懒的脑袋就会自动选择两者里简单的那种:于是一个单词会出现英不英德不德的怪异读法。又或者我在说两钟语言的时候,脑子会自动选一些容易的发音,变成一句话里出现几个不属于该语种的发言。
或许我日语学得不够深,又或者中文和日语读音上差异太大,再或者中文是我的母语,所以我在学德语的时候倒没遇到过发言的问题。但英语和德语都属于日耳曼语系,且英语有些单词是从德语或者法语里挪过去的,德语里的法语单词和英语发音更接近且不太符合德语发音规则,所以又会引起一些混乱。
所以目前是,两者相互促成又相互干扰。听别人说法是,当你输入/使用足够多的时候,就会本能使用该语言作为第一反应语言,而不是翻译。使用和学习更久的英语作为一外都没达到,也不知道二外德语什么时候能。又或者我学德语的时候用的是另一个语言系统,它可能会反超?无论如何,我都挺期待的。
上周能和德语小老师蹦几句德语说我散步所见了,第二天还写了一篇不少语法错误的小日记,于是我对自己学语言的信心大增。虽然还 B1 在学(试听了歌德的考试听力,很多没懂),但我已经计划好多年后再学一门外语了。
还有就是,我发现了我对德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。我最开始学德语是在 21 年 12 月,当时决定出国,但是已经决定读英授课程,德语是锦上添花。系统学完了发音,但是没找人纠正。之后开始准备雅思等一系列,就完全焦虑得什么都不想学。
22 年冬,又是焦虑,因为英语差交流和学习都难;因为钱有限担心接下来的生活;因为自己没技能,担心毕业后招工作。看了一些帖子和视频,说在德国找工作得会德语,于是开始使用 DW 的 Nico’ Weg。但是当时学习方法不对,所以学起来痛苦。后来和同学 S 说了学德语,她:谁说在德国找工作一定要会德语的?我又疑惑了,但是又有了放弃的借口。
再次捡起德语是 24 年 2、3 月,当时是逃避写代码,就把德语 A1 学完了,还重新学了发音。之后下半年,又因为逃避写代码而学了 A2。最近也会因为逃避找工作而猛地学德语,但是不敢像之前那样只学德语了。
德语就从一个负担变成了一个逃避,然后我就不会厌烦反而会更认真。德语和找工作就变成了两个任务,第二重要。“如果我不想找工作,还可以学德语,也是一种进步。”这个理由让我安心很多,不会因为逃避找工而愧疚,也因为德语有进步而开心。“且,其实德语学好了(至少 B2)对找工还是有利的嘛。”心态就好了些。
还有一个变化是,大概因为以上心态变化,我能做德语短文听写练习了。之前学英语的时候就接触过这个方法,也觉得有用。但是因为太烦躁而坚持不下来。近期,我听了大概 10 篇小短文,每次听完一张 A4 就停下,再多可能就没耐心了。神奇的是,我居然几次从中获得内心的安宁。上周改简历,听了不同人的意见(其实她们就说事实,但我感觉是在批评我,我对未来也悲观),我特别沮丧。我觉得不行,我不能陷入这种情绪之中。之后,我开始短文听写,心情就平复了下来。抓住眼下的事情,用耳朵听,用脑袋想,用手写,多感官调动,就更容易集中精神:我得把它完成,正确率越高越好。注意力从“对长远的担忧”变成了“做好眼下的事情”,情绪自然也就跟着改变。无论我正确率多少,听写是可控的、且反馈即时。正确率低,再努力就是。做其他事,也是这样吧。inner peace 应然而生。
反观之前,大概还是想要的太多,但是想付出的太少。就由着自己陷入那种焦虑的情绪之中,由它吞没我。现在大概是,我不能再后退了,我得自己掌控住情绪。因为再放任的话,我必将再陷入旷日持久的焦虑中,且珍贵的时间白白流逝。找工我掌控不了,自己的情绪还是得把控制权拿回来。
心态变化之后,学习效率也高了些。我感觉抛开一些外因,不处于极端环境下,效率之类更多取决于自己和自己的相处。相处舒服了,自己主动性就会高,专注度也会高。
这突然的悟道。
ps,昨晚睡前觉得自己的思想变化没写呢,但是又不想动。今天很浮躁,最后觉得这样不行,又做了一篇短文听写。完成后,就修改了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