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觉得我焦虑是因为我成长环境所致。但是最近和chatGPT聊,才知道我存在灾难性思维,还有两极思维。更切确地说,是灾难性思维导致了两极思维,从而导致焦虑。
这个灾难性思维主要是来自我妈,然后我得不到承托,就强化了这种思维。例如,我妈老说考不上大学,就只能进厂打工,一辈子也就那样了。而我接触到的人少,基本是没读过大学且进厂打工的,我就会强化这种思维。其实未必是我妈的错,她也是这个时代或者这个国家的受害者,只是她也是不自觉的施害者,让我和家人也承受了很多痛苦。还有就是他们觉得当下学习不好,未来之后越来越差。例如我二年级数学有次测验只考了七十多分,我就被我爸打了一顿。但是他从来没辅导过我学习,也没管过我学习,他和我妈都觉得我是学生,学习是我的事情,学得好是应该的。他们作为大人,在努力赚钱养活我们了;而我们作为学生,也该做好自己的事情。大人的努力没有明显的标准,但是学生有。于是我们的成绩就被用来判断我们努力与否,但我们小孩不会去判断他们工作是否努力。
其实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没考上大学确实会混得差些,但是考上了也未必会混得很好,所以我才焦虑了几十年。但是这种灾难性思维,让我一刻都不能放松。不是说我是学习狂、工作狂,而是我即使躺着,心里都会很慌,觉得自己又在浪费时间,又在努力了——不努力,就过不上体面的生活。
长大了我才知道,休息也是很重要的,它可能会让你更好地学习和工作。但是我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:休息就是懒惰,就是不努力。所以我在看喜欢的电视剧时,也会有种做贼的感觉。
灾难性思维是人类本能,只是现代技术进化快,人类的脑子发育没跟上。还有就是从小没被人托住,所以强化了这种思维。焦虑是害怕失控。所以我才那么强迫自己饮食健康吧,因为是可控的。但是我没好好按时按需吃饭呢,还是一种失控。
这几天刚才又看了一段《非暴力沟通》,刚好讲的是:描述,但不上判断。意思就是:我此刻在看电视。但加上判断就变成了:我这个人很懒。一件很客观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件很主观的事情。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沟通的。所以往后我对自己的描述也可以尽量客观描述,而不加主观判断。
还学到的一些方法是:
1.开始灾难性思维的时候,就把担心的事情写下来,然后分析自己可以针对这件事做的事情一一列下来,之后开始动手去做。同时,容许自己焦虑,不强迫自己马上改善。只是将这种思维刹车,开始别的思维模式。
2.多告诉自己:我是安全的。回望过往,很多我以为不会成功的事情都成功了,因为我付出了努力。那么这次也会成功的,因为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。如果这次不成功,那么可能是我运气不好。但是不代表人生就彻底完蛋了,我还有别的机会,可能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而已。而且,我已经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,那我可以从中吸取一下教训,下次就可以避开这些教训。
3.多书写、多找人聊,迅速把这种情绪排解出去。
4.虽然死亡是一条很不错的退路,但是既然还不敢去死,那就先好好活着。
ps,题目是一首歌,我希望我有天能这么淡然。不能也没关系。
pps,这周散步在路上发现了一些不同颜色的李子,但是都有些酸。朋友说,不酸就不是李子。